清洁取样、精准检测、快速出结果----包头市肿瘤医院引进免疫法便潜血定量检查
作者:
沈建梅
轻轻旋开、拔出盖子,用盖上自带的牙签式采样棒在粪便表面轻轻刮取,待采样棒前端沟槽内附着满便样,即可将采样棒重新插回采便管,只要按照要求妥善存放,7天内送到医院,几分钟就能出结果,轻松完成便潜血检查。
对于便潜血检查,人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体检报告中看到一个个代表阳性的“+”号时,更会让心一揪再揪。在大肠癌高发的今天,便潜血作为最便捷的大肠癌初筛方式已然广被接受,也被很多人列入每年体检的必查项目。然而,传统的化学法便潜血检查干扰因素较多,有一定的假阳性率,采便也多有不便。近日,包头市肿瘤医院引进FIT技术进行便潜血检查,这个可以媲美结肠镜的便潜血免疫法检查不仅特异性强,便捷的采便、快速的检测更令人大赞。
46岁的陈先生偶尔腹部不适,在朋友推荐做了免疫法便潜血检测,检测结果为2015ng/ml,提示阳性。陈先生和医生说自己有痔疮出血的情况,医生建议痔疮停止出血时再检查一次。第二次结果是211ng/ml,阳性。陈先生到医院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发现5处息肉,其中两处为原位癌,幸运的是尚处于癌前病变阶段,镜下直接切除,无需化疗,为陈先生减轻不少负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在我国男性肿瘤中居第四、女性中居第三的高发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肠道黏膜的增生,到小腺瘤(息肉)、大腺瘤、癌前病变,到早期腺癌,往往要10年慢长的进展过程,而早期肠癌(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94%以上,晚期(Ⅳ期)只有11%,因此早期筛查可以大幅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强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治和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大肠癌的筛查方法包括便潜血检查、基因检查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大肠癌检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肠镜检查需要做肠道准备,耗时且繁琐,加之费用较高,基因检查也存在费用偏高的问题,并不适合在普通人群中大范围推广,因此,方便、快捷、价廉的便潜血检测就成为大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以前利用化学法检查便潜血,干扰比较多,比如3天内不能吃动物血,也不能吃含铁量高的蔬菜,FIT技术是乳胶致敏的抗人体血红蛋白A0抗体和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产生反应,引起乳胶凝聚,是一种免疫学方法,不受饮食、药物的影响。”包头市肿瘤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丽敏介绍说,以前化学法的便潜血检查是半定量检测,以“+”号表达阳性结果,而免疫法便潜血检查是定量检查,灵敏性和特异性优于化学法,便潜血值以“每毫升纳克”计,小于100ng/ml为阴性,检测上限是9999ng/ml,结果更为精准和直观。
记者观察发现,免疫法便潜血检查的采便管是一支约1.3×0.5×6厘米大小的轻便小盒,可轻松握在手中、装进衣袋。“采便后一旦插入管盖,便不可再拔出,避免了生物污染的危害,采便过程非常清洁、方便,采便管常温保存7天,冷藏可保存14天,检查结果几分钟就能出来,特别受欢迎。”丽敏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者并伴有长期便秘或排便习惯改变的高危人群,每年都要做一次免疫法便潜血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进一步做肠镜确诊。
据了解,目前免疫法便潜血检查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指南对于大肠癌筛查的主要推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