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断奶两年,与乳腺癌擦身而过......
作者:
不爱吃菜、爱吃煎炸类食物以及垃圾食品;
熬夜、长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
脾气比较火爆、爱生气;常年不体检......
小心!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张培礼告诉你:
长期的坏习惯可能导致乳腺癌!
这是一位全职妈妈的日记
●2016年5月5日
断奶快两年的我发觉右乳溢乳了。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有溢乳感,但这次分泌出的量让衣服湿了一点。之前在网上查过断奶这么久溢乳的问题可大可小,给父母打了电话帮忙照看孩子,我自己去了医院。
简单检查后医生开了单子,我百无聊赖等着做B超,等待的时候一眼撇到旁边椅子上一个约四十岁的大姐的报告单——乳腺癌。我心里一惊,没想到乳腺癌第一次离我这么近,心里开始有点害怕。
●2016年5月7日
我拿着报告单给门诊医生看,她看了看说:“4b,需要立刻做手术,中等程度怀疑癌变的可能。”我问:“有多大几率是癌?”医生面无表情地说:“一半一半,50%的可能是癌。你明天早上九点来做穿刺,穿刺活检后才能确定是不是癌。”
●2016年5月15日
办好住院,手术前要做一系列检查。包括各种ct、加强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为了手术做范围参考,因为一旦怀疑癌变,要把身体全方位地扫一遍,万一发现转移灶,手术中可以一起切掉,提前制定好手术方案。
回到病房,吃饭休息一下。十点之后不能吃喝了,第二天准备手术了。
再次醒来是被医生拍醒的,睁开眼还是在手术室,想着应该是手术结束了。直到家人和护士推着我上了电梯,老公笑着问我,知道结果没?我说不知道。他看着我笑,说,是良性的,没事了。
那一刻,我哭了,幸好。
为什么乳腺癌越来越年轻化了
现在乳腺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已经不单是妈妈辈的健康杀手了。符合前面两部分提到的情况的,20~30岁年龄段发病都有可能,临床上这种病例并不少。
*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检查建议*
20-40岁的女性,应于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每隔2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摄影。
40-49岁间的女性,除每月定期做乳房自检外,每年做一次专业性的乳房检查比较好。
50~74岁的女性建议每年1次乳腺钼靶筛查或乳腺癌早期筛查基因检测。
75岁以上,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建议,倾向于不常规筛查。
乳腺癌虽然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却逐年下降,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癌症。只要做好筛查工作,就不容易有生命危险。
乳腺癌的筛查手段
1、乳腺触诊
方便易行,可自行操作,建议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适用于大多数女性。
2、超声成像
不仅可以看乳腺结构,还可以看到肿块边界,血流供应等情况。
优点:简单易行、无辐射
缺点:比较主观,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强,不同级别的医生,不同级别的医院可能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由于中国女性的乳腺组织致密,且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早,而钼靶的穿透性较差,因此,现在超声越来越成为中国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首选检查方法。
3、钼靶筛查
不仅可以看乳腺结构,还能发现一些小的钙化。
优点:钼靶看钙化优于超声,很多触诊阴性(也就是说没有摸着肿块)的乳腺癌,比如原位癌,导管内癌,未有明显肿块,往往就是从钙化的表现来判断良恶性
缺点:有少量辐射、操作不便
4、磁共振成像
不仅可以观察乳腺结构的变化等,增强核磁还可以观察到药物代谢的曲线,通过动态的变化更精准的对乳腺癌进行判断。
优点:结果更准确
缺点:操作不便,价格偏高
高危人群,尤其是有遗传因素风险的人群更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