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应该如何养生?

作者:

雷丽

    清明时节,天气温和,雨水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关系很大,这个时节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能够上升清气、清除浊气,这个时节怎么养生,中医给出的建议如下:
一、食物 
    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饮食清淡、养血舒筋,清明时节人体内肝气最为旺盛,不应食用鸡、海鱼等“发物”,建议多吃些甘味食物,如:
1.山药、大枣:滋补脾胃,既利于春天阳气的升发,也利于疏泄肝气;
2.韭菜:在春天质量最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排出身体毒素,而且韭菜性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利于人体阳气升发,在补肾的同时,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苦菊:清明时节如果肝火太旺会引燃心火,容易出现口疮、口腔溃疡、牙疼、长痘等,苦菊能清热去肝火,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4.菠菜:养肝、益肠胃,能缓解失眠、健忘、焦虑等,对肝阴不足引起的头痛目眩、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注意饮食要避免肥甘厚味,保护脾胃。
二、衣物 
   清明前后气温多变,所以“捂一捂”很重要。
1.小腿: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更易受风寒侵袭。尤其是女性朋友,不要过早换上单薄的裙装或者七分裤,否则容易罹患关节炎、妇科疾病等。
2.腰腹: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3.头颈:头颈受风寒会带来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等诸多不适,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上衣。
三、起居
   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烦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建议睡好子午觉(即每天中午11:00-13:00的午觉和每天晚上23:00-凌晨1:00的晚觉),以利于肝气的升发,以防春困。 
四、运动
   踏青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春天阳气上升,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疏肝顺气,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等作用。
   搓手心:从经络的角度,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有活血的效果。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春季养生的保健手法之一。
   此外,春季运动锻炼结束后,要立即擦干身上的汗液,换上干净衣物,防止着凉受冻。若已患感冒等疾病,应多休息,不宜进行运动锻炼。